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中北人物 >> 学生风采 >> 正文

第七届校长奖章获得者、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闫晓敏:我的迭代,方寸不乱

【日期:2018-05-20】 来源:

个人名片:闫晓敏,中共党员,第七届校长奖章获得者。曾担任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管理部部长、法律服务协会副会长、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荣获多项校级奖学金。获校级优秀团干、魅力团支书、优秀团干标兵等称号。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句话放在闫晓敏身上再恰当不过。拿奖学金、参加学科竞赛、担任学生工作、开展社团活动......她的大学四年过得忙碌又充实。大家往往被她身上的光环所惊艳,却不知道她为赢得“时间马拉松”这场竞赛背后的付出。熬夜对闫晓敏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午睡”对她而言更是一种奢侈。学生工作繁琐耗时,所以她不得不再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处理学生工作。当别人午睡时,她在电脑上做活动表、写策划书;当别人周末去市里游玩时,她奔波在各种学生活动现场。“当时担任院团委副书记,面临校团委年度考核,为了达到更好的答辩展示效果,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深入研究以前学长学姐们的答辩ppt,只想着能得到点经验,有所创新,所以每天晚上基本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闫晓敏笑着说道。这种情况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她在院团委的日常工作要忙得多。

闫晓敏在大三上学期参加了模拟法庭比赛,担任辩护方。赛方每个星期给出一个不到二百字的案例,她有一周的时间去写辩护稿。“观众在台下只看到我们辩护得激烈,却不知道这辩护稿写起来多“拼命”。很短的一些话里,你要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点,然后得查资料,找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而且还得去网上找一些专业的法律论文,当时就是模拟法庭、教室、宿舍三点一线,天天盯着案例看,特别枯燥。虽然在场上答辩就五六分钟的样子,但写出一行辩护词字真的很累。”闫晓敏说。她仍清晰的记得有次和老师讨论案例讨论了一个多小时,甚至请求已毕业的学长帮忙。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清醒的人,还有一种是迷茫的人。闫晓敏显然是前者。她对自我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就如她所说: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熟悉闫晓敏的人都知道她特别注重做规划。她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天都会做一个计划。前一天晚上都会把第二天的工作和时间段安排好,然后第二天就去执行。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闫晓敏还特别注重处理事情方法。“每一个学科,在复习的时候我都是通过画框架来记忆的,我先从目录开始看,了解这本书大致讲了什么,然后再慢慢往框架里面填东西,有利于记忆。即便是工作上的事,我也会用一条线串起来去做。”闫晓敏说。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提起闫晓敏这个名字,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同学大都知道。不单单是因为她在院学生会里所做出的成绩,更得益于她的好人缘。演员范冰冰说:“我经得起多少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大赞美。”,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讲,闫晓敏的“好人缘”也经历过“涅槃重生”。

大二闫晓敏担任学院院团委社团管理部部长,回忆第一次开例会的情景,她说了这样一番话:“当时我以部长的身份和其他社团的负责人一起开例会,因为我才大二,社团的负责人很多都是大三的,因为资历不一样,所以我内心特别忐忑,怕他们不配合自己的工作。”为了发展好这个刚刚成立的部门,闫晓敏和成员们给各家社团帮忙,在一些小事中送温暖,比如平安夜送苹果、送贺卡等。“有一次百团大战,挂靠在院里社团都来借桌子,但桌子当时不够,我就挺发愁的,当时赶快给学生会主席说这件事,与其他院调节,借到了桌子。”闫晓敏感叹到:“这个事情让我感觉到管理部门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部门内部是一个团队,部门和部门又是一个团队,做任何事情都是大家协调的一个结果。”

闫晓敏的舍友张媛同学这样评价她:“她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心肠特别软,对朋友和家人非常关心。有她在我身边就很安心,因为不管遇到什么事她总会无条件的支持我。”“闫爷”、“女神”、“臭蛋”……闫晓敏的绰号不胜枚举,每个人对她都有着不同的印象。翻一翻她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很多她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每一张她都笑的很开心。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闫晓敏一直将此作为她的生活信条。她把曼德拉作为自己的偶像,以一颗包容之心去对待他人,所以她的身边才会有那么多挚友、一票的迷弟迷妹。

她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闫晓敏,你可不可以不要选专业跟玩儿一样啊!”这是看到闫晓敏报选研究生专业后,朋友们发出的惊叹。

大四时,闫晓敏被保研到西北政法大学攻读反恐怖主义法专业。很难想象,她一个女生会选择这样一个“宏伟事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大概还要从她的一个梦说起。

“我选这个专业其实很早就埋下了一个种子。当年在家看到昆明火车站恐怖案的时候就特别难过,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受难小女孩让我替她讨公道。我醒了以后,心里一直想着这个事情。而且我本来也挺喜欢刑法这个方向的,之后保研看到这个专业时就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闫晓敏说到。

生活中的闫晓敏随性温和。她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图书馆呆一个下午,深深沉迷于书籍之中,也可以长袖翩翩舞上一曲。闫晓敏告诉记者,“我挺喜欢舞蹈的,之前因为学生社团工作的原因,经常会去舞蹈社团里玩,也学了一些爵士舞动作。但我个人更偏爱中国传统的古典舞,记忆较深的就是2017年传统文化展演时表演的水袖舞了。”说着,拿起手机找出演出照给记者看。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可谓“如痴如醉”,为此她还拍了一套古风写真。

由于平时学生工作较忙,闫晓敏很少有机会去旅游,但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旅游梦”。趁着大二暑期做“对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太原旅游业”的调研的机会,她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场,几乎玩遍了太原周边的地区。平时她也会和男朋友或者同学去踏青游玩,去看文化展览。

姥爷对闫晓敏积极人生观的塑造影响很大。“我姥爷年近七十了,但是非常上进,爱好打锣鼓,还曾去香港表演。他还自学了二胡。他生活得有滋有味。看到他就觉得自己也要努力上进,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感觉生活就是要这样吧,就是一种心态,不论到什么时候也要进步,也要有动力。”提起姥爷,闫晓敏的脸上多了几分敬慕。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这段经典的“三次死亡”论一直被闫晓敏所铭记。匆匆四年,她一直保持着对“我”的追求,褪去青涩,走向成熟,不断完成一次又一次迭代。正如闫晓敏在校长奖章答辩中所述:“大学将终,思考和追求却永不终止,我虽非圣人,却唯望通过沉淀,不断接近圣人之道。”。

学生记者 姬慧敏 许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