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人物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中北人物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青春宣讲团代表、艺术学院高群报告: 回望百年奋斗征程 重走抗大革命道路

【日期:2021-10-23】 来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宣讲人高群,来自中北大学艺术学院,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暑期实践路上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9年7月,我作为中北大学青马骨干研习团的一员,赴武乡、屯留、黎城、左权、涉县、邢台、西柏坡两省七地重走抗大革命路,追寻我们的“初心”。在实践路上,我们用青春告白祖国。

本次宣讲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第一部分武乡寻旧址、第二部分重走抗大路、第三部分热血洒太行以及第四部分历史新篇章。

(一)武乡寻旧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也是中北大学成立80周年。想问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第一届校长是谁吗?那大家知道咱们中北大学的前身是哪所学校吗?

80年前的1941年,由于抗战对军事人才和武器的需要,干部训练队到黎城县下赤峪村报道,同年5月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山西省黎城县看后村,创办了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也就是中北大学的前身——太行工业学校,当时刘鼎任第一任校长,厉瑞康任政治教导员。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广大师生他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枪,边学习,边战斗。

为了追寻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实践团来到温庄村校旧址也就是当年杨庚辛老人的住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阁楼上参观时,至今还存放着当年的黑板,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当时黑板上的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自己也是感触颇多。

当时心想,那一代像刘鼎一样的青年,他们对祖国的告白就是把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紧紧地捂在胸口最发烫的地方。

绵绵太行山也见证了刘鼎伟岸的信念和宽广的理想,此后中北大学从根据地走进新中国,从太行工业学校到中北大学,都集合起了几代中北人的光荣与梦想,当时创建在敌后的太行工业学校如今仍然嘹亮着致知于行、科技报国的“太行歌唱”。

(二)重走抗大路

请问大家知道“抗大”又是哪所学校的简称吗?

“抗大”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最高学府,从1936年6月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刘鼎老校长就是抗大的学员,所以说抗大就是我们的传承。为了寻找“初心”,我们从抗大蟠龙总校旧址到屯留抗大一分校女生队旧址再到河北邢台浆水镇,用实践的脚步告白伟大祖国。

当时座落在巍巍太行山脚下的山西屯留县岗上村就是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女生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她们吃莜面、睡土炕,用朴实的作风,取得当地群众的信任,也肩负起农村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当时抗大一分校女生队也成为了“巾帼英豪”的培养基地,孕育了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母亲齐心在内一大批女性干部。

下面让我们走进齐心的故事,看看她当时与抗大的情结。

之后抗大迁驻河北浆水镇。浆水镇是抗大总校挺进敌后办学驻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当时在此办校的两年间,也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加上华北一带连年遭受各种特大自然灾害,百姓和抗大学员的生活都十分困难,于是抗大学员在学习之余,帮群众挑水劈柴,参加田间劳动,同时帮助各村创办夜校、识字班,积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当地人民对抗大学员也是情深意重,人民更是把抗大师生视为亲人。在当时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里,当地的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为学员备军粮、做军鞋、主动腾出房屋、留给抗大学员使用。慢慢地,抗大学员们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看到当时抗大学生在战争年代生活学习的照片,我们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跟随着陈列馆解说员的脚步,眼前呈现的是抗日战争年代学员们使用的工具、日用品以及发黄的照片,它们就好像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一样,然后依次摊摆在我们的面前,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辛勤劳作、艰苦创业,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我党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看到这里,队员们心潮澎湃,自己也深深被革命前辈们无私无畏、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学习精神所感动。

(三)热血洒太行

实践的第三站我们奔赴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左权县八路军麻田总部纪念馆、河北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在那里重温那段烈火燃烧的岁月。

在实践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左权将军的故事,左权将军是抗日战争中共牺牲的最高将领、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1940年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出生。可就在左太北出生还不到百天时,因为要协助彭德怀元帅指挥百团大战,身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只好忍痛将妻子和女儿送往延安,临行前,一家人留下来唯一一张合影。这张合影令我印象深刻,因为左权将军生前的照片,总是嘴唇紧闭、神情严肃,也只有这一张合影,只有抱着女儿的时候,才能看到他灿烂的笑容。1942年大战开始前的午夜,左权将军给妻子刘志兰写了一封家书,可就在写完这封家书三天后,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在战斗中牺牲,年仅37岁。

这封本来欲写十几个字的信,最后写了600多字。没有想到过这会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文字。我想,那时候的共产党人的青春真是把一切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他们的理想。

(四)历史新篇章

实践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中央统战部旧址和西柏坡,“新中国也是从这里走来。”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主席把进京喻为“赶考”。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考察说:“我们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要不断接受人民的‘考试’,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此次我们实践团前往研学的中央统战部旧址,在这里就承载着组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重任,从1948年4月到1949年3月,在李家庄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酝酿筹备新政协会议;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在此共商建国大计。

之后我们实践团又来到了西柏坡,也是实践的最后一站,西柏坡是家喻户晓的革命圣地;也是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地方;当时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西柏坡的革命历史,中北大学实践队来到西柏坡,从英雄们的雕塑,到土地革命,到三大战役,通过珍贵的文献、栩栩如生的模拟战场,仿佛把大家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当时看到了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还有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往事,都向我们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

西柏坡带给我们的是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为了学习西柏坡精神,我们实践队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国》,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面对党旗不由地感慨万千,热血沸腾。

我们实践团从中北出发,携带的是太行精神;向历史走出,期冀的是红色熏陶。当太行精神与红色革命发生美妙的碰撞,成员们读懂了太行精神,一路行走,一路传承,用青春告白伟大祖国。

我们当代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面对我党百年奋斗征程,我们身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恰逢其时、又重任在肩,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再次感谢同学们认真聆听,我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高群,中共党员,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曾任中北大学校科协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等。连续三年获得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勤奋励志助学金及国家奖学金,现推免至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0年“五四”表彰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标兵”;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团干”和“校级优秀工作者”称号;2020年6月获中北大学十大青年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