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采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中北人物 >> 师者风采 >> 正文

创立教学新模式 丹心一片育桃李——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黄远鹏老师

【日期:2017-08-18】 来源:

“求真学问,立不朽之言;传大道理,解不解之惑。”这是黄远鹏老师对教育这一事业的态度,也是他对自我学术人生的信仰。1994年本科毕业后,黄远鹏带着对学术的赤诚和教学的热情来到中北大学。在这以后的二十多年时光里,他始终坚守为人师的本分,兢业奔波于教学和科研一线,不断为三尺讲台之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送去笃定与自信,并通过二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学习,最终成为翻译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他说:“人生就是攀登,你必须不断地往上爬。当你到达一座山峰的峰顶后,就会想要征服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去领略不同的风景。而在这个不断攀爬的过程中,进步也在默默发生。”

学术之门:人生没有回头路     一步一步向前走

“其实我在刚开始准备上大学时,对于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外语专业也是误打误中才最终选择的。在高中毕业以后,我的英语老师强烈推荐我选择这个专业,没有老师的坚持也没有我的现在。”黄远鹏老师将他的求学经历娓娓道来。在报考了外语专业之后,他如愿被山西大学外语系录取。在大学期间,他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更加注重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顺利毕业后被分配到我校,成为一名大学英语的教师。

“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打算考研。等到从事教学工作之后,我愈发觉得自己的学历和知识还远远不够,不能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合格的老师,于是我决定去考研。”本着自己内心的想法,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开始努力学习。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他最终考取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生。但越是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研究,黄老师越觉得自己欠缺太多,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出于对知识的孜孜以求,黄老师继续努力求学。当时,因为全国英语专业的博士点很少,所以考试难度很大,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从未想过放弃。最终在2006年黄老师顺利成为山东大学的博士生。读博期间,黄老师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黄老师一篇篇精心打磨自己的学术论文,但一次次的石沉大海,让他压力骤增却也从未放弃。后来,在导师一次次的耐心指导下,他的第一篇论文在历经两个月的不断修改后,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杂志期刊上发表,并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之后,黄老师相继在国家各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并在学术界占领一席之地。正是凭着“人生没有回头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人生理念,通过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他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向前,成绩卓著。

教学之路:“翻译工作坊”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激烈的讨论声和热烈的氛围传至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每一位学生。闻声而去,原来是翻译班正在讨论“何为翻译单位”的论题。讲台上,一个小组的同学正在用PPT的演绎并阐释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字字句句体现了作为翻译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思想。其他同学就自己不理解之处分别提出疑问,你一言我一语,就像辩论赛现场一样热烈而充实。站在一旁的黄老师,冷静睿智地看着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并及时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方法和答案,这就是黄老师的日常课堂。

从事教学事业二十余载,黄老师早已摸索出一套新型的教育模式——“翻译工作坊”。与传统课堂教师主导地位不同,这种教育模式在于它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知识的传授,而老师只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老师会将每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前公布出来,班级学习小组自行查阅资料,最后以PPT形式进行知识展示和讲解,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由其他组进行点评打分。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显现其优效: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和准备知识时,能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网络和图书资源,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了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团队的协作意识。同时,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和明确的分工中,参与感逐渐增强,课堂效果也更加突出,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开小差等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也销声匿迹。“翻译工作坊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的模式开展的,真正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就像盖大楼,老师只是协助楼房搭建的一个支架,而楼房盖好后,就算把支架撤走,这座大楼依然岿然而立,这就是我的建构性教学观念。”黄老师在谈到自创的翻译工作坊时这样说到。

私下里,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黄老师为“黄博”、“鹏鹏哥”,可见黄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专业课题上,他对待学生严肃而不失温和,字斟句酌、严格要求;在生活里,他像朋友一样耐心细致、温和谦逊,认真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正因如此,黄老师远在海外留学的学生都经常与他沟通交流,乐于和他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与困惑,探讨专业知识和学术思想。他的学生任静在谈到黄老师时深情地说:“黄远鹏老师敢于创新,引用国外‘翻转课堂’的形式来改善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方式。虽然我们一开始总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总感觉这种上课方式和内容格格不入,但是经过老师一次次耐心的指导和解释后,我们逐渐能够对所讲话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学习到的不仅只是翻译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一种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课堂之外,老师与我们的相处也很舒服,像知心朋友一样。”

科研之道:用饱满的热情     探索新的学术理念

从事教学事业的同时,黄老师也一直致力于科研项目的研究。黄老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及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北大学翻译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成就斐然,在学术界也享有较高声誉。在博士生毕业初期,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科学评价》的相关研究。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由他首先提出并进行深度挖掘,并在国内各大期刊相继发表多篇论文进行详细描述而成为当时国内的一个创新点,因此,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作为一个学者,想要更进一步在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必须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题,并相应提出自己的理论和主张,在学术界获得认可,让自己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思想得到发扬。”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想法,他在二十余年的科研道路上一直保持着对专业的饱满热情,对学术的满腔赤诚,成长为翻译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从2011年开始,黄老师开始主持省部级项目《以项目驱动的山西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项目,主要有建构主义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研究及“翻译工作坊”模式下的英语教学。随着对翻译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他于20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翻译教学》,在翻译教学理论下创建的“翻译工作坊”的翻译教学新模式也初具成效,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进行了实践运用,成效突出。对于本科生,黄老师除了翻转课堂外,还让英语专业的同学自己合作找项目,针对某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来做翻译,提高了翻译的适用性;对于研究生,他让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在淘宝上建立自己的翻译商店,在接受翻译锻炼的同时提高翻译水平,颠覆了固有的教学模式,赢得学生一片赞誉。

学习之余,黄老师经常以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孙迎春教授为例引导和教育学生,希望他们能坚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学业与科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大学在青年学生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阶段奠定的基础和培养的能力,会决定人生的走向。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珍惜光阴,紧抓机会和时间来培养各方面能力,锻造并锤炼自我,为美好青春留下不悔和华彩。”

“二十载春秋专注翻译,十二分关心倾心育人”,黄远鹏老师从大学讲师到研究生导师,以高度的热情和不苟的态度辛勤耕耘,不断钻研着教学事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如今黄远鹏老师仍然执着在自己的翻译领域,不断开辟着新的道路,攀登着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学生记者 何颖 顾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