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7年我校春季开学的第一天,春寒料峭,新绿未上枝头,清晨的校园被求知和探索唤醒,邵燕灵老师走进教室。这是邵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第34年。春是一年的开始,而对于邵老师,常常脚步匆匆无暇顾及四季变幻,教学科研等工作填满了她的每个春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屋建瓴,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面对年轻的勤奋学生,邵老师说每一堂课每个问题她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课前精心的准备,课堂上敏锐地体察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邵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自信得体,一个个艰涩枯燥的数学公式被她讲解得清晰易懂,一道道暗含玄机的数学难题被她巧妙地破解,学生们仿佛在欣赏一出精彩的舞台剧,被深深地带入到邵老师的数学王国中,去领略和体会数学的美。
现为我校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的邵燕灵老师,谈起自己热爱的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不善言辞的她立马变得信心满满,但回首34年的教学生涯,她坦言最初也有过一段青涩时光。
1979年,天生对数字敏感又天资过人的邵燕灵十六岁便考入山西大学数学系,1983年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太原机械学院,成为基础部的一名助教。此后的五年间,除了辅助资深教师批改试卷,做好课程准备,绝大部分时间里邵燕灵总是愿意“守”在教室里,旁听别的老师讲课,认真地学习和观摩,默默地积累教学经验。
为了能早日走上讲台独立主讲《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这两门课程,邵老师自主地学习参阅了大量的同类教科书,并且跑遍图书馆和各大书店,把市面上几乎所有可以见到的数学题集全部做了个遍。课余饭后,在个人休息时间里总是可以看到她抱着一本本习题集认真做题的身影,也许这在他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痴”,可这又是发自心底的真。
当时,她在通读完复旦大学屠伯壎教授编著的《线性代数》并做完其所有课后练习之后,突然萌发了想阐述一些自己论点的想法,于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并投给了当时的《山西兵工学报》。期间,晋升为讲师的邵燕灵开始独立承担起学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任务,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已让她“小荷初露尖尖角”。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邵燕灵老师被学校作为优秀青年教师选派到复旦大学参加研究生课程的进修。
生活是平行的前进,还是螺旋的上升?或许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人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周而复始,倾心流连于沿途各异的风景,行走了很久,却依然在一个平行的空间,永远看不到高处的风景;而有的人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用岁月累积出人生的厚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精心倾力围绕着自己的工作默默耕耘,用辛勤付出锻造人生的高度。
上海研修归来后不久,邵老师因优秀的业务能力评上了副教授。但邵燕灵并没有因自满而停下追求的脚步,她把目光投向了更高远的方向。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她把更多精力投放到了高水平论文的写作上,仅在2000年一年内就发表了三篇一级论文,并于同年与爱人高玉斌一同获评教授,那一年她才37岁。
在当时没有科研经费支持、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邵老师自己支付版面费,自费参加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邵燕灵第一次听到了外国专家的全英文报告,第一次听到LAA——国际数学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的英文缩写,第一次听到了平时所熟悉的各种数学概念相对应的英文单词,这些“第一次”就像一颗颗彗星撞击着邵燕灵内心的数学世界。对,要走向更高的平台,要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一愿望在邵燕灵的心中扎下了根。
但这一切对邵燕灵而言谈何容易,大量的英文术语需要掌握,更高的写作要求,更严的审稿标准,邵燕灵面前是一座座难攀的高山,可她没有畏惧困难。不认识那些数学概念的英文术语,就重新拾起英文课本、英文词典,大量查阅背诵英文单词;在学校找不到LAA期刊的资料,就让当时在中国科大读博的爱人把资料复印了背回太原:不熟悉LAA的写作要求,就一遍又一遍仔细研读LAA杂志上发表的每一篇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邵燕灵以合作者身份发表第一篇国际期刊学术论文,2003年开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到如今邵燕灵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0余篇。2002年至2005年,邵燕灵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2006年和2010年两度公派访学美国。邵燕玲现已成为美国数学评论特邀评论员,国际SCI期刊《线性代数及其运用》,《多重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图与组合》等众多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并于2013年作为组织者之一在中北大学成功组织召开了2013年图与矩阵国际学术研讨会。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从数学专业国际期刊的投稿者到审稿人,从国际学术会议的参与者到组织者,邵燕灵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美丽的嬗变。
有人说这是追求短平快的时代,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效益。可教学工作和对数学课题的研究何尝能够短平快。数学的缜密与精确势必要求研究者潜下心来,善思肯钻,非一夜成名。为了解决数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邵老师经常通宵熬、夜寒暑不分,不断求证。而因为同时肩负研究生培养工作,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邵老师认真严谨地指导着学生们的学习进步,修改论文,批阅试卷,一丝不苟,没有半点马虎,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多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师者,也许是一份平凡的工作,有人在平凡中平庸,而有人选择业精于勤。精,必须是靠磨的,是在时间中精心打磨、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绕着心中的固定点,不偏不离、不舍不弃、不急不躁,形成优美的人生螺旋线。34载春秋,邵燕灵老师桃李满天下,如今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谈起邵老师,仍对她的言传身教深有感触。
邵燕灵是我校精品资源课程的负责人,多个教学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并且30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工科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高等数学》对于工科学生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它具有开课面广、课时多、课程进度长、新生难以掌握等特点。因此,这是一门对教师要求很高而对学生来说又非常重要的基础课。邵燕灵教授作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她在课程讲授中紧跟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又结合课程实际,将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在取得了很好成绩的同时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她还特别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主体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除了精确的讲解,还针对某些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探讨、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同学说,在邵老师的课上,既紧张有序又不乏轻松愉快。
有人爱邵老师的课,有人怕邵老师的课。喜欢的人是喜欢她上课的严谨和认真。邵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细心准备,在课堂上耐心讲解。一个问题没讲通没讲明白,她就放不下,反复思考,下堂课一定要让学生们彻底清楚理解,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样“斤斤计较”,难怪有人怕上她的课。
优秀的师德师风是一代一代相传的,邵老师作为我校数学基础课程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年轻的新教师树立了典范,邵老师为人随和,乐于帮助年轻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总是和他们一起想问题找办法,曾经辅导过的青年教师现在也都已经成长为我校数学专业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领导眼中的教学科研骨干,年轻教师眼中的模范榜样,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作为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中共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多项高校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邵老师却一再强调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
邵老师对数学、对教学是真爱,34年不停地演算论证,三尺讲台上的日常教学,看似是重复性工作,有人可能会厌倦懈怠,而邵燕灵用一颗赤忱热情之心让平凡的工作变得熠熠生辉。五十四岁的邵燕灵老师,她的人生轨迹就如同一组螺旋线。教学与研究便是不变的固定点,无数个日夜更迭,多少载春去春又回,邵老师用她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亲身织出了一组属于她的层层上升的螺旋线。
邵燕灵老师的螺旋是一个心有定力,心无旁骛,日积月累不断攀升的螺旋;是一个在教授学生时,深入浅出,开启心智,不断引入数学玄奥殿堂的螺旋;是一个充满色彩、清澈通透,最终达到自己人生高度的螺旋。
和登山观景一样,不同的高度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我们今天站在邵燕灵54岁的岁月平台上,回望他的螺旋人生时,也看到了她正放眼望去的高远境界。
樊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