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马春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工业技术图学学会委员。主讲《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制图》、《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作为骨干参加并获得的教学成果有: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主编教材一部,参编省部级规划教材4部,其中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部。荣获第二届“‘知行杯’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优秀青年主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先后指导了“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刘鼎杯”等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他的学识就如春水一样温和滋养着学生,他的精神就如春林一般蓬勃向上影响着学生。多篇论文的发表及参编教材荣获兵工高校优秀二等奖见证着他的进步,带领一个个优秀学生取得不俗的成绩是他努力的方向,在经过十三载的磨练之后,他用独特的方式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用岁月的沉淀践行着教学的使命。”这是中北大学第二届“‘知行杯’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礼上马春生的颁奖词。这位随和而谦逊的老师,在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学术的赤诚和教学的热情,带着一套灵活而开放的思维,带着对创新与动手能力的重视,加入教师这个队伍,用自我的独特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中北学子。
要有思维创新,动手去做
“大学生一定不能只停留于书本知识理论,要敢于提出新想法,要有自己的新思维。像最近这几位学生就是在利用课余时间搞自己的小发明,准备参加机器人大赛,都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初见马老师,他正在明学楼实验室指导学生设计机器人,专注而严谨。见到我们,马老师带我们去了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思维的碰撞。
初谈大学生活,马老师强调了三点当今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必备品质:有思想,要创新,勤动手。面对大学校园这个广阔的平台,在自己人生知识储备的黄金阶段,师者、讲座、网络以及培训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要学会利用并充实自己。大学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按时上每一堂课,更多的是要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掌握课程的思维方式及老师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上课,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潜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创新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惟有创新才不会落后。创新不单单体现在飞机、高铁、军工等大方向,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要学会挑毛病。”马老师说着,拿起手边的杯子,说道:“杯子看似简单,为了方便携带,设计了手绳;看着一杯水,口渴直接喝了,结果烫嘴,于是发明了变色的热敏马克杯;还可以杯子上印一个九九乘法口诀,给小学生用……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要善于发现,有创新思维,并动手去实践,空有理想只是纸上谈兵。”在创新方面,马老师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课堂,在工程制图课上,他改变了以前只看课本的固定教法,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他将课本上静态的图做成三维的,在课堂用PPT演示出来,学生边听讲边思考,直观生动的三维图演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文理相通,学会对比学习
“提及文科,在理工科眼中,大家都是倾向于死记硬背,只要背背就没问题,上课也是活泼有趣;而理工科,则多为数字、算法、符号等繁琐枯燥无味的计算。”他认为工科和文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有一种专门的思维模式,但两种思维模式是互通的。文科上课可能更多偏向人文历史方面的事例,引经据典,是以史为鉴,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说明问题。而理科,就他带的《工程制图》的课来说,内容基本是固定的,学生按照规定将图画出来,或者根据图做出实物来,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误差,经常造成产品不能合格。而产品在不断革新,要求理论要跟得上实际,所以在备课的时候,马老师常常会搜集大量资料,把最新的知识和事例拿来在课堂上分析。在每年的机器人比赛中,作为指导老师,他会将其他高校学生的创新或创意,在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分享,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文科自古就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理科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马老师编写的教材《工程制图》过程中,举例是最难的,因为教材面对是不同的专业,需要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比如螺纹这个基础而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就可以用来举例说明,上课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专业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实例。这正说明了理工科与文科的相通之处,文理本是同根生,融会贯通才能使学术之树枝繁叶茂。
“猫和老鼠”,演绎不同的师生关系
提及马老师的课堂,上过课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课间十分钟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在犯困的情况下听课,那基本没任何效应,还不如让他们睡一会,把重点放在学生清醒的时候讲,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一位上过他课的学生说,马老师会在每节课课间为学生们播放《猫和老鼠》这类轻松诙谐的电影,让学生在课间尽情放松,扩散思维,很受学生欢迎。课堂上的他们,也如《猫和老鼠》中Tom和Jerry一样,师生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业上相互促进,亦师亦友。课下,马老师与同学们的关系也是欢乐而轻松的,从业13年,学生对马老师私下的称呼由“马哥”到“老马”,就足以见得。
“反正他的课听得最舒服,基本上没有听不懂的,授课认真,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与不会、’不懂的地方,而且会很耐心地解决同学们的问题。课间还会播放《猫和老鼠》来活跃课间气氛,还经常与我们分享一些人生的经验,我们都非常喜欢他。”马老师的学生这样说。
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双面思维构筑理想蓝图,伏案工图严谨治学科研,抬头笑脸迎接桃李满园。马老师执教十三年有余,经历了学校从华北工学院到中北大学的变迁,从院系到系科的改革,自身也从助教升为副教授。岁月虽然流逝,但马教授的风采依旧。他依然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用无悔的青春践行着“师者”这一伟大称谓。
学生记者 刘利辉 原晓宇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