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采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中北人物 >> 师者风采 >> 正文

第三届“知行杯”我最喜爱的老师、软件学院马巧梅老师:热爱讲台 不忘初心

【日期:2018-09-25】 来源:

个人名片:马巧梅,2010年获中北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信息安全、智能算法优化。参与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校基金3项、横向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山西省本科教改项目4项;主持校教改项目3项。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4本。参与的教改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8年获评我校第三届“‘知行杯’我最喜爱的老师”。

“成为一名老师,在我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很小的时候,我便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理想。之后经过努力,进入这个行业,投入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热爱这个职业。”马巧梅老师自豪地说到。

重视基础,创新教学

马巧梅老师是软件学院的教师,主要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和《离散数学》等课程。这几门课程属于软件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将这几门课学好,对日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基础教学需要方法,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多种尝试,马巧梅总结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她说:“C语言的课后作业,她都会分成三部分,并进行相应考察:基础题涵盖重点知识点;提高题实现能力拔高;自我练习题助力巩固知识。考察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将基础题做完做好。这样既保证了基础好的同学能得到充分练习,又不影响基础不扎实同学的积极性”。

学生上机实验是软件学科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实践能力弱的学生,马老师会额外增加他们的上机时间,并尽心竭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了及时解决同学们课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她还创建了班级QQ学习交流群。“有的学生害羞,不敢当面提出问题,但是当别人提出相关的问题在班级学习群里得到解答时,他也可以看到,可能悬置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她认为这种学习交流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班里的一个同学说:“有一次我把调试程序时遇到的问题发到群里,马老师很快便在群里回复了我。那个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当时一定会另外约个时间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她就是这样耐心细致。”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认真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马巧梅老师非常注重对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搜集与积累,多年来,她的案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素材和知识,特别想奉献给自己的学生,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因此,她选择将这些素材和知识编进教材,与同学们共享。经过不懈努力,由马巧梅等教师主编的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成功出版。书中所有的算法、案例全部都经过严格测试调试,确保了程序可行、结果正确;在每节课程之后还增加了供学生考研参考的历年真题。这本教材,实现了基础知识与专业延伸的紧密联系、专业基础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成为学生不可多得的考研复习参考资料,对学生助益良多。

重视动手,实践成才

古罗马科学家小塞涅卡曾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除课堂内外的教学外,马巧梅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软件类专业,各类大赛最能锻炼且体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经常会向学生推荐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并鼓励他们报名参加。”鉴于比赛的难易程度,马老师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有时,我也会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与他们‘私聊’,给予他们一定的建议。”

“蓝桥杯”大赛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办,是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IT类科技竞赛。因该比赛项目相对容易“上手”,马老师一般会鼓励大一新入学的同学报名参加。“老师放寒假前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个比赛,以便我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着手准备。即便是寒假期间,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在群里提出关于比赛的问题,马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复。”王同学说,初入大学的他,和许多新生一样对专业类比赛知之甚少,“老师的建议像明灯一般为我们指明方向,那次‘蓝桥杯’比赛是我迈上专业比赛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每每遇到一些适合自己学生参加的项目时,马巧梅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推荐。她回忆到:有一次,在替研究生申请软件著作权时,惊喜地发现一名本科学生也满足申请条件。于是她便第一时间向这名学生讲述了相关的申请事宜。“往年这个软件著作权申请并没有被算入保研的加分项中,当时只是建议他试着申请一下。但没想到,那年的保研政策进行了调整,著作权也被算入了加分项。因此,这名学生最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终获得了保研资格。”马老师说着,眼里满溢着自豪。

C语言课程是为大一学生开设的课程,许多同学没有电脑进行操作和练习。为了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更好地提高课程认知和实践能力,马老师鼓励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玩手机”。她建议同学们下载一款可以调试C程序的软件,利用课间、睡前这些零星时间调试当天的讲课内容,趁热打铁,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马巧梅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课堂上,她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程序,一起运算,并及时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她喜欢互动式教学,及时提问及时回答。“我喜欢点名坐在教室后边的同学,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老师关注所有的学生,不管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于马老师而言,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这是她的责任和使命。“她讲课很负责任。每次课前,马老师都会腾出一部分时间首先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才开始新的内容。‘温故而知新’,马老师一直就这样引导着我们。”学生这样评价她。

重视学习,不辍提升

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软件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更为迅速。“几天不学习,就会落伍。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充电。”马巧梅老师说,“所以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研读新发表的学术论文上。”

在研读过程中,只要发现一些适合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新内容,她便会将其带到课堂,引入教学内容,将行业新动态、新前沿传递给学生。“虽然受限于专业知识储备量,许多前沿理论学生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但是与软件行业发展以及课程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我会竭尽所能细致讲述,直到他们掌握为止。”

工作日的时间里,教学任务占据了她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设计好课程?如何讲好课程?这是马老师经常思考的事情。在他人看来,一周四节课的背后,是被教学任务和学院事务分隔得零零散散的时间,只有下班和放假时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整块时间。多项科研成果的取得与她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知识、写论文、潜心研究课题,进行自我充实是分不开的。“晚上很少有早睡的时候。除了各种各样的事务,还要看资料、学习,在我这这里,基本很少出现一段时间无事可做的情况。”马老师这样说。工作日教学繁忙,学习时间有限,假期自然而然就成了自我提升的“黄金时间”。“表面上看,专业课教师假期没有课程任务,应该最清闲。其实,假期才是老师们最忙碌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从早到晚都在研读论文、整理内容、撰写论文。”

言传不如身教,马老师利用假期充电和学习,无形中在家庭中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马老师学习,她的女儿也跟着一起读书和学习。“高三那段时间,女儿努力学习备战高考,我也不做其他事,就和女儿一起学习,所以很多科研成果都出自那段日子。”

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马巧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努力将“好学、好问、好钻研”的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她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合情合理地为学生提供建议……教学科研路上的兢兢业业,也让她收获了学生的认可与喜爱。从幼时对教师这一职业萌生的无限热爱,到如今站稳三尺讲台为学生授业解惑,如今的马巧梅,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稳健……

学生记者 陈雪娇 王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