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中北人物 >> 学生风采 >> 正文

许元刚:无所畏惧,直面挑战

《Nature》高水平论文作者、2015届优秀毕业生许元刚回校分享科研成功经验
【日期:2017-09-18】 来源:

9月7日下午,我校2015届优秀毕业生许元刚在瑾瑜国际会议中心带来专题学术讲座。刚刚毕业两年的他在台上侃侃而谈,沉稳谈定,像从未离开学校的学长一样亲切、睿智,让台下的学弟学妹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许元刚,我校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11040541班毕业生,两年前,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打开许元刚大学时期的简历,不难发现,他几乎是一个奖学金“大满贯”选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综合素质特等奖学金等全部包揽在内。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院老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是学院有名的“科学研究之星”。他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工中间体》、《广州化工》、《广东化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西北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除了科技实践活动,他还担任班长、校学生会副部长、校科协部长、安全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等。他组织能力很强,曾参与组织学院优秀事迹报告会、一二·九画展、润学讲坛等活动。

8月28日,许元刚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Nature,IF:40.14)主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A series of energetic metal pentazolate hydrates(系列水合五唑金属盐含能化合物。Nature,2017,549,78-81,DOI:10.1038/nature23662),一时间成为中北青年学子学术科研的楷模。

兴趣·惜时·勇气

“高中毕业后,我填报志愿并选择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但是,我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只是被专业名称所吸引。随着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不断加深,越发觉得专业有趣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推动下,许元刚在专业方面的学习也不断深入,连续三年获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从大二开始,他选择扎根实验室,着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大学的时候把能参加的比赛都参加了,大三时为了方便做实验,就和一个研究生住在化工学院旧实验楼值班室里。做实验是一个一起合作、各取所长、不断研究、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他因此还获得了实验楼“看楼人”的名号。

在谈及如何进行大学规划时,他说,“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不要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从入学起就要做一个生涯规划,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与动力。”也正是由于他把握时间,才能有现在的成绩。他认为,学习是个不懈坚持的过程,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为什么大学四年有人考了六次四级还没过,因为每次都是信誓旦旦说要提前两个月开始复习,第一天复习了两个小时,第二天一个小时,第三天半小时,第四天干脆就拉倒了,觉得下次还有机会。“不要总喜欢给自己留后路,最后都是死路。”他这样对告诫才刚刚踏上科研之路的学弟学妹。

发表于《Nature》杂志的“系列水合五唑金属盐含能化合物”专业研究方向,对许元刚来说,风险很大。因为在他之前,上海某研究所一位博士就是因为在这一项目上难于突破而无法毕业。而按照南京理工大学的规定,如果此次研究失败,许元刚也同样无法毕业,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无法获得。许元刚说:“有人性格保守,有人不惧挑战。而我恰恰就是一个喜欢去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人。而且我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努力尝试一次,即使失败,也收获了这次实验的经历,对以后的研究也有帮助。”许元刚全力以赴,最大程度地去争取着属于自己的胜利。

虽然研究步骤繁琐,条件苛刻,但许元刚和他的研究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探索。而是努力解决切断、分离纯化、组装单晶三个难题,在参与该项目29天后终于培养出第一个单晶,并在25天后成功培养出最后一个单晶。许元刚配合陆明教授课题组发表的这一研究成果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全氮五唑阴离子与金属阳离子的相互配位作用、与水的氢键作用,以及热稳定性规律,为研究全氮五唑阴离子与全氮阳离子组装、形成离子型全氮化合物材料、奠定了有力的科学基础支撑。研究对于推动氮化学和超高能含能材料的发展,提升改善制约我国武器装备整体性能的火炸药能量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坚持奋进,不负青春

采访中,许元刚学长表示,“机遇、选择、方法、效率”是他成功发表这篇高水平论文的四个重要因素。他总结实验经历说:“做事要有方法,不能盲目地求同,也不能钻牛角尖,要学会转换思路,举一反三,当你发现这一条路已经无法到达目的地时,要及时转换路线,反之,如果这条路可以,那就去尝试同理的其他事物,触类旁通。”

他说,每当自己没有前进的动力时,想想自己的父母,想想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就会斗志满满。“没有什么东西是应该的,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心态。”许元刚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心态。

许元刚学长将培养五唑的经历比喻成钓鱼,如果在某处钓到第一条鱼,就在此地增加鱼竿,也就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在讲座的过程中,面对同学们“我也想放出去几根钓竿,去尝试多方面,但我可能没有能力去收回钓竿?该怎么办?”的问题,许元刚这样回答:“我所说的增加鱼竿是要在同一领域内,如果你尝试的是完全不同、没有交集的领域,如果换做我,同时去兼顾合成与结晶两个方面,可能也难以成功。相同的道理,目的地固定,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都能到达。但如果你目的地分散,还想多方尝试,那样则会难上加难,最后一事无成。”

许元刚学长坚持付出,把青春洒向热爱的领域。正因为热爱,他专注于学术研究,愿意把时间花给自己的兴趣。每一次成功意味着的是付出。大学期间,数次实验加深他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也锻炼着他的实践能力。正所谓,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也为其后来论文的发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研阶段,他则选择花费一年的时间学完硕博连读期间的必修内容,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做研究。

许元刚学长把握机遇,用努力证明实力,用兴趣引燃研究之欲。他坚持付出,讲求方法,提高效率,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他用自身的经历证实了中北大学适合科研之路,同时激励着每位同学在科研这片天地开启奇妙之旅。祝愿许元刚学长更加出色,拥有更加绚烂的科研之路。

学生记者 雷丹 任姝娴